唐代古刹灵山寺
发布日期:2009-11-07 12:00
信息来源:本站资料
浏览次数:
灵山寺坐落于东西村。早在唐朝咸通年间,高僧启爽云游到此,见这里山清水秀,一尘不染,心生欢喜便在灵山结茅诵经,宣扬大乘妙法莲花经。
一天,偶尔听得山南有钟鼓声响,便寻足迹而去。只见海潮直抵山下,拍滩击岸,如发鼓磬之声。和尚心想:在这里建一所大佛寺,该是一件好事。可是陆地太少, 他对着大海说:“龙若有灵朝水不涨没滩涂,后海潮果然不复上涨。”
这件奇事,由地方官奏报懿宗皇帝李冶金知道。以和尚能在海天一隅,宣扬大乘教法。感化龙王实属道德所至,因而派人赐封灵山寿圣寺。
此后,历朝历代都有关于灵山寺的奇闻。
直至明朝,灵山寺列为玉环十大寺院之冠,是浙南有名的弘法道场。据《玉环厅志》33页“方外”中记载,乾隆年间,灵山寺慈明和尚,严戒行,亦通文墨,一日 外出,其僧徒私买海螺,去其尾壳煮食之。已煮熟矣,适慈明归,众皆避去,慈明取而撒之前溪,口诵偈言送入清溪流水中,嗣后,溪河中往往飞出螺蛳,缺尾半 截,而活如故。而今寺前溪中螺蛳均无尾部。
寺前有三板桥、石牌坊、七枝塔、卷洞桥、十八踏、石狮子、擂鼓门、九株樟等诸多文物古迹。乾隆皇帝游灵山寺的传说更是流传至今。